- 簡介: 賦予故事性的背景,啟發動機、創造想像。
- 任務: 引起高階思考的活動,避免以複製貼上就可以回答問題完成任務。所以任務或題目的設計就顯得相當重要。
- 過程: 拆解問題,提供適當的建議或線索,讓學生能循序漸進完成任務。
- 資源: 學生所探究的內容資源,由教師篩選提供。
- 評量: 自評、互評、教師評量。依任務的不同,給予明確評量規範。例如任務的完成須完成心智圖,評估的內容
http://cquestgarden.com/view.php?sec=5&id=1573&pt=SP&mode=public - 結論: 總結學習的內容與過程。
- 搶救北極熊 http://cquestgarden.com/view.php?id=1573
- 低碳生活愛地球 http://cquestgarden.com/view.php?sec=6&id=1538&pt=SP&mode=public
而PBL問題導向學習或專題導向學習與Web Quest最大差異,問題是由學生自己提出的,而內容資源也不限在網路的資料。
- Identify facts & problems 確認問題
- Hypothesis generation 提出假設
- List need to know 列出需要知道的內容
- Formulate learning objectives 訂出學習目標
- Self-directed learning 自我導向學習
- Group discussion 小組討論
- Feedback 回饋
資源:
PBL at educational technology
http://ww4.fsusd.k12.ca.us/education/PBL/index.htm
理論 -- 中原大學PBL學習資源網
http://pbl.cycu.edu.tw/teaching/theory.htm
教案撰寫 -- 蓬萊國小創新教學
http://163.21.201.138/lt/post/13/108
PBL教學活動設計範例 校園中紋白蝶
http://pbl-learning.org/
新竹教育大學 數位學習咖啡棧
http://www.nhcue.edu.tw/~jih/epbl.htm
在小學階段,PBL可能較不適合,畢竟學生都相當習慣教師講授的教學方式,要馬上擔負起學習的責任,自主管理學習內容與進度,似乎是有困難。相較之下,WebQuest由教師設計規劃主題的背景、設計任務、訂定學習目標、提供資源、建立導引,讓學生主動提取、分析、整合多種資訊,歸納或判斷出結論。最後再以評量的方式,讓學生能回憶檢討整個學習的內容與過程,進行後設思考活動。
當學生與教師都能適應此探究式的學習,也可以將資源的部分拓展到紙本等傳統媒材。另一種處理資訊的過程 BIG 6 Model,其主要的流程也類似WebQuest,只是更著重於資訊的處理,包含搜尋的策略、選擇資訊的來源、提取相關的訊息、進行整合與評價。教師可將此BIG 6 Model運用在個普遍的教學活動中。
配合小學生好動的習性,教師對於過多、過長的靜態活動需審慎規劃,避免學生對探究活動、主動的學習產生厭煩。
- Task Definition
Define the information problem
Identify information needed - Information Seeking Strategies
Determine all possible sources
Select the best sources - Location and Access
Locate sources (intellectually and physically)
Find information within sources - Use of Information
Engage (e.g., read, hear, view, touch)
Extract relevant information - Synthesis
Organize from multiple sources
Present the information - Evaluation Judge the product (effectiveness)Judge the process (efficiency)
http://big6.com/
Virtual Design center
http://vdc.cet.edu/step3.htm
Center for Educational Technologies
http://www.cet.edu/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