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育部資安推廣動畫教材 http://cissnet.edu.tw/Learn/LearnAnimation
資安防護學園 https://cissnet.edu.tw/safely
2011年9月19日 星期一
2011年9月11日 星期日
五上課程內容
週次
|
內容
|
說明
|
1
|
文件編輯練習
#功課表 |
|
2
|
| |
3
|
| |
4
|
優學網部落格UBlog
|
|
5
|
| |
6
|
| |
7
|
Flash 動畫製作
|
|
8 |
|
六上課程內容
週次
|
內容
|
說明
|
1
|
試算表Calc複習
|
|
2 |
| |
3 |
八大行星簡報製作
|
|
4 |
| |
5 |
| |
6 |
網頁製作
|
|
7 |
| |
8 |
|
四上課程內容
週次
|
內容
|
說明
|
1
|
表格文件編輯
#功課表
*OpenOffice
|
|
2
|
| |
3
|
| |
4
| Email的使用 |
|
5
|
| |
6 | 簡單文件編輯 #月形的變化 |
|
7
| 簡報製作 |
|
資訊教育課程綱要
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重大議題(資訊教育)課程目標為實現上述理念,本課程涵蓋認知、技能與情意等向度,訂定下列課程目標:
(1)導引學生瞭解資訊與網路科技與日常生活的關係。
(2)培養學生使用資訊與網路科技的基本知識與技能。
(3)增進學生利用各種資訊與網路科技技能,進行資料的搜尋、處理、分析、展示與溝通的能力。
(4)培養學生運用資訊科技進行邏輯思維的習慣,以有效解決日常生活與學習的問題。
(5)導引學生瞭解資訊倫理、資訊安全及資訊相關法律等相關議題。
(6)培養學生使用資訊與網路科技的正確態度,應用資訊科技提升人文關懷,增進合作、主動學習的能力。
分段能力指標第一階段(國小一至二年級)
資訊教育在小學一、二年級雖未安排資訊技能的學習,但鼓勵教師將資訊科技靈活運用於教學過程中,利用資訊科技多媒體的效果與網路上豐富的資源,營造活潑生動、主動參與的學習環境。
第二階段(國小三至四年級) 本階段課程包含學習電腦的基本操作與使用規範、視窗環境的操作、中英文輸入、文書處理軟體的基本操作、繪圖軟體的應用、檔案儲存與管理、瀏覽器的基本操作、遵守公用電腦及網路使用規範等。
1-2-1 能瞭解資訊科技在日常生活之應用。
1-2-2 能瞭解操作電腦的姿勢及規劃使用電腦時間。
1-2-3 能正確操作及保養電腦硬體。
1-2-4 能正確更新與維護常用的軟體。
1-2-5 能瞭解資料安全的維護並能定期備份資料。
2-2-1 能遵守電腦教室(或公用電腦)的使用規範。
2-2-2 能操作視窗環境的軟體。
2-2-3 能正確使用儲存設備。
2-2-4 能有系統的管理電腦檔案。
2-2-5 能正確操作鍵盤。
2-2-6 能熟練中英文輸入。
3-2-1 能使用編輯器進行文稿之編修。
3-2-2 能操作印表機輸出資料。
3-2-3 能操作常用之繪圖軟體。
4-2-1 能操作常用瀏覽器的基本功能。
5-2-1 能遵守網路使用規範。
第三階段(國小五至六年級) 本階段課程著重在學習電腦多媒體設備、簡報軟體、影音編輯、網路環境與資料的安全防護及資訊倫理的實踐。
1-3-1 能認識電腦病毒的特性。
2-3-1 能認識電腦硬體的主要元件。
2-3-2 能操作及應用電腦多媒體設備。
3-3-1 能操作掃瞄器及數位相機等工具。
3-3-2 能利用簡報軟體編輯並播放簡報。
3-3-3 能使用多媒體編輯軟體進行影音資料的製作。
4-3-1 能應用網路的資訊解決問題。
4-3-2 能瞭解電腦網路之基本概念及其功能。
4-3-3 能遵守區域網路環境的使用規範。
4-3-4 能認識網路資料的安全防護。
4-3-5 能利用搜尋引擎及搜尋技巧尋找合適的網路資源。
4-3-6 能利用網路工具分享學習資源與心得。
5-3-1 能瞭解網路的虛擬特性。
5-3-2 能瞭解與實踐資訊倫理。
5-3-3 能認識網路智慧財產權相關法律。
5-3-4 能認識正確引述網路資源的方式。
5-3-5 能認識網路資源的合理使用原則。
以上資料摘自資訊教育議題
(1)導引學生瞭解資訊與網路科技與日常生活的關係。
(2)培養學生使用資訊與網路科技的基本知識與技能。
(3)增進學生利用各種資訊與網路科技技能,進行資料的搜尋、處理、分析、展示與溝通的能力。
(4)培養學生運用資訊科技進行邏輯思維的習慣,以有效解決日常生活與學習的問題。
(5)導引學生瞭解資訊倫理、資訊安全及資訊相關法律等相關議題。
(6)培養學生使用資訊與網路科技的正確態度,應用資訊科技提升人文關懷,增進合作、主動學習的能力。
分段能力指標第一階段(國小一至二年級)
資訊教育在小學一、二年級雖未安排資訊技能的學習,但鼓勵教師將資訊科技靈活運用於教學過程中,利用資訊科技多媒體的效果與網路上豐富的資源,營造活潑生動、主動參與的學習環境。
第二階段(國小三至四年級) 本階段課程包含學習電腦的基本操作與使用規範、視窗環境的操作、中英文輸入、文書處理軟體的基本操作、繪圖軟體的應用、檔案儲存與管理、瀏覽器的基本操作、遵守公用電腦及網路使用規範等。
1-2-1 能瞭解資訊科技在日常生活之應用。
1-2-2 能瞭解操作電腦的姿勢及規劃使用電腦時間。
1-2-3 能正確操作及保養電腦硬體。
1-2-4 能正確更新與維護常用的軟體。
1-2-5 能瞭解資料安全的維護並能定期備份資料。
2-2-1 能遵守電腦教室(或公用電腦)的使用規範。
2-2-2 能操作視窗環境的軟體。
2-2-3 能正確使用儲存設備。
2-2-4 能有系統的管理電腦檔案。
2-2-5 能正確操作鍵盤。
2-2-6 能熟練中英文輸入。
3-2-1 能使用編輯器進行文稿之編修。
3-2-2 能操作印表機輸出資料。
3-2-3 能操作常用之繪圖軟體。
4-2-1 能操作常用瀏覽器的基本功能。
5-2-1 能遵守網路使用規範。
第三階段(國小五至六年級) 本階段課程著重在學習電腦多媒體設備、簡報軟體、影音編輯、網路環境與資料的安全防護及資訊倫理的實踐。
1-3-1 能認識電腦病毒的特性。
2-3-1 能認識電腦硬體的主要元件。
2-3-2 能操作及應用電腦多媒體設備。
3-3-1 能操作掃瞄器及數位相機等工具。
3-3-2 能利用簡報軟體編輯並播放簡報。
3-3-3 能使用多媒體編輯軟體進行影音資料的製作。
4-3-1 能應用網路的資訊解決問題。
4-3-2 能瞭解電腦網路之基本概念及其功能。
4-3-3 能遵守區域網路環境的使用規範。
4-3-4 能認識網路資料的安全防護。
4-3-5 能利用搜尋引擎及搜尋技巧尋找合適的網路資源。
4-3-6 能利用網路工具分享學習資源與心得。
5-3-1 能瞭解網路的虛擬特性。
5-3-2 能瞭解與實踐資訊倫理。
5-3-3 能認識網路智慧財產權相關法律。
5-3-4 能認識正確引述網路資源的方式。
5-3-5 能認識網路資源的合理使用原則。
以上資料摘自資訊教育議題
訂閱:
文章 (Atom)